作者:陳念怡 出處:Web Only
父母該不該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 讀書呢?專家指出,父母愈是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去做某件事,孩子為了得到獎勵,反而愈容易失去興趣,不過,這並不表示父母完全不能獎勵、或讚美孩子的成 績表現,而是父母要注意獎勵的表達方式…

父母該不該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讀書呢?美國《親子雜誌》(Parents & Child)指出:父母愈是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去做某件事,孩子為了得到獎勵,反而愈容易失去興趣。原因在於,如果孩子完成一件事純粹是為了得到獎勵, 那些特定的行為反而無法持久。
《用獎賞處罰》(Punished by Rewards)的作者柯恩(Alfie Kohn)主張:「父母提供的誘因不但失效—事實上,它們適得其反。」許多研究都支持了柯恩這項論點。


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馬克.賴普表示:「一旦孩子習慣 得到獎賞,反而容易利用獎賞來對付父母。」因此,當孩子考試表現好的時候,一頓即興提議的慶祝晚餐,會比事前約定的昂貴獎品來得有價值。賴 普說:「感覺自己很棒的那一刻本身就是一項莫大的獎勵。」
但是,就連大人也會因為工作表現好,受到上司的獎勵,例如加薪、年終獎金,為什麼不能 用同樣方式獎勵孩子呢?多數專家都認為: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學童應該學會單純從學習和發現的過程中發現樂趣,讓他們了解:學業的成功是他們努力的成果,工 作本身自有無形的獎勵。不過,這並不表示父母完全不能獎勵、或讚美孩子的成績表現。


賴普說:「這和父母的表達方式有關。」不妨這樣對孩子說:「我 們『慶祝』的是你的努力,而不是才能。」記得用「慶祝」的字眼來取代「獎勵」。


在肯定孩子的學業表現時,應該留意幾件事:


1. 獎勵要即興:賴普曾做過一項實驗,其中 一群小朋友被告知,如果他們功課表現好會得到獎勵。另外一群小朋友則事前完全不知有這樣的獎勵。結果,那些為了獎勵而努力的小朋友反而比那些完全不知道有獎勵這回事的小朋友更容易失去對功課的興趣。因此,當孩 子回家告訴你說他這次考試拿到高分時,可以臨時提議外出用餐慶祝,這樣會比事前約定來得好,而且也不需要每次考高分都慶祝。

2. 獎勵的對象是付出的努力和專注力強調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成績本身,這樣孩子更能感受到你的真誠。因為 對孩子來說,要把成績從60分拉到70分,未必比每次都拿90分來得輕鬆,甚至得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3. 教孩子腦力是可以訓練的:父母應灌輸孩 子一個重要觀念,腦力和肌肉一樣都是可以被訓練的,會經由不斷受到刺激而變得更堅實。德威克的研究證實,如果孩子了解「聰明是可以被鍛鍊出來的」,這樣會 啟動他們的內在動機,學業成績會被拉上來,因為他們不再擔心自己看起來聰明或者愚笨。


4. 降低分數的重要性: 柯恩說:「如果孩子只在乎分數,反而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雖然分數的影響力 依舊存在(像是攸關了升學之路),但是你不妨轉移一下方向,例如:讚美孩子能有效運用時間、肯定他為了考試事前的認真準備、或者認同他認真把東西收拾整齊 等等。父母教孩子察覺到自己的種種優點,是幫孩子儲存未來的燃料,引導他邁向更長遠的成功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米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